今年以来,相山区南黎街道人大工委聚焦发挥代表主体作用,着力落实“两个联系”制度,以“标准化”“多元化”“精准化”为抓手,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质增效,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筑牢根基。
以“标准化”建强联系阵地。街道人大工委构建“1+9+1”标准化阵地矩阵(1个代表活动室、9个代表群众联系点、1个实践站),形成全域覆盖的民主阵地网络。在各个阵地配备民情台账等资料,严格执行“定期接待、限时办理、及时反馈”流程:代表活动室每月设立“代表接待日”,代表群众联系点由代表轮值驻点,实践站每月召开“民主议事会”。今年以来,各阵地累计接待群众230余人次,代表群众联系点及时收集老旧基础设施改造、小区环境卫生治理等诉求,代表活动室推动代表与职能部门现场会商,实践站通过集中议事解决小区停车难、餐饮油烟治理等问题,让群众诉求有处说、有人办,实现“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”。
以“多元化”拓宽联系渠道。打破“坐班接待”模式,通过“固定+流动+线上”模式推进代表主动走进群众。创新“代表+办公桌流动”,坚持每周在9个社区轮流设点,代表们带着民情登记本“上门办公”,今年以来已开展31场,收集“小区楼顶渗水”“菜市场路面破损”等建议37条;推出“代表+摊位”活动,在便民市场等场所与群众拉家常,收集“增设社区健身器材”“维修破损路面”等意见20条,当场解决“宠物扰民引发邻里纠纷”等问题8件。线上搭建“码上办”智慧平台,通过微信群构建24小时“民情接收站”,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等热点收集建议46条,推动解决“小区公共照明损坏、下水管堵塞”等17件民生难题,形成“线上发声—线下落实—线上反馈”闭环。
以“精准化”提升履职实效。围绕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推行“群众点单、代表接单、人大工委督单”闭环模式。针对老旧小区更换电梯资金筹措难等民生痛点,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7次,推动街道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,联合住建、财政等部门,推进了129部电梯更换,惠及16个老旧小区居民;同步协调修复小区破损路面,铺设沥青、改造排水口,解决“雨天积水、晴天坑洼”问题。精准闭环让“问题清单”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“幸福账单”。
记者邹晨光
通讯员刘西英